聯絡我們:
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綜合院館南棟270944辦公室
電話:02-29378545

若您有任何相關之問題,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與我們聯絡
聯絡姓名: 性別: 先生小姐
電子郵件: 連絡電話:
主旨:
聯絡資訊:
打造文山低碳社區 周麗芳率師生飆創意
2013-12-31 10:05:44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因應環境變遷,打造低碳家園,財政系特聘教授周麗芳30日攜手地政系教授林左裕、副教授孫振義,帶領跨院系同學發表「文山綠色在地行動方案」,並邀請萬興里里長謝啟峰、鄰長詹碧霞分享實務經驗,共同推動人文創新的永續大學城。

周麗芳表示,環顧綠色家園或低碳社區的成功關鍵,主要在於由下往上的公民參與。政大座落於文山區,師生逾17000人,在此學習、工作與生活,更有責任參與在地創新的發想與行動,與居民一起匯聚綠色願景與執行力。

周麗芳肯定,「政大社區合作發展委員會」讓政大豐沛的人力資本與知識社群得以鑲嵌於在地的人文脈絡與自然資源之中,與社區融為一體,回應在地需求,創造知識的公共價值,進而讓政大成為周邊區域的創新引擎,帶動社區共同成長。

她建議,未來可持續攜手居民發想綠色創意,將生態、生活與生產結合為一,加強綠建築設計,營造綠色生活空間,規劃綠色交通廊道與寧靜街區,建構多功能資源循環系統,開闢城市市民農場,進而分享低碳生活的成功案例。 

林左裕憂心,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加,導致極端化全球氣候,認為落實環境保護是首要條件。環境保護可從個人做起,包括自備環保袋,落實塑膠袋減量;也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另外也可從在地做起,其中政策的引導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正確的政策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臺北市Ubike和政大校園Free Bike都是很好的案例。政大校園周遭極具環境保育、永續經營的潛力,期許同學能深耕自身、與在地結合,實踐綠能生活。

孫振義分享花蓮「牛犁社區」的經驗,過程從「知道、認識、了解、疼惜」,付出就是情感建立的開始,透過推行刊物,道路綠美化、協助創造社區產業、成立社區圖書館與電腦教室等方式,凝結社區意識,創造在地居民與社區環境的共榮圈。

另外,永和社區大學推行社區營造計畫,藉由彩繪社區巷弄、小區域綠美化、建立無障礙空間,逐步推行生態永續、民眾參與,達成「生態雙和」,也能創造自主性社區,找回過往花園城市的質感。

 

他提及,大學肩負社會責任,政大曾結合文山社區大學,推行「願景美」計畫,濃縮水岸與人文的地方特色,許下願景、開啟新頁,希望重塑景美地區的面貌,打破藩籬、連結綠地與河川,塑造更優質的水岸城市。

參與文山綠色行動方案發表的同學們由文山區的背景和社會各層面切入,從綠色、低碳著手,提出「萬興低碳里」計畫,希望達成「低碳+文教+觀光」三合一示範里的目標,立下以萬興里為起點,點線面向文山地區擴及的願景。

參考節能減碳標章以及綠建築、綠能源、綠交通、循環資源、永續生活環境等低碳里目標,他們提出綠色志工、交通、能源、美化、教育、生活六個部分,規劃各項行動,替萬興里打造低碳生活方針。

國貿四張緯麒建議設立社區性的綠色志工,設立環保推廣志工、綠美化志工隊、河川巡守志工隊,希望透過付出與回饋的體驗服務,拉近鄰里關係,落實環保概念。

地政四張玉駬借鏡低碳成效良好的新北市,結合文山區既有的先天條件,規劃「大眾運輸工具」、「汽車共乘制度」、「自行車及步行」、「低汙染運輸」四大綠色交通方案。參考低碳旅遊、共乘制度、落實世界無車日、公用自行車、普及電動機車及充電站等現行制度,構思適合在地生活的措施。

民族四陳宇萱觀察出當前問題,提出腳踏車發電方案。踩一個小時的腳踏車可產生0.25度的電力,可供應40瓦的燈管使用六個小時。他提出改良校園、公園、運動中心的健身器材,將動能轉為電能,並結合志工、獎勵方案、學習活動、健康概念一同推行。

走訪政大周遭環境,會計一李欣怡發現社區建築普遍存在因水泥面外曝而產生冰冷感。他提出巷道美化、花台佈置、建立綠屋頂等改良方案,透過綠色美化工程,希望帶來依附性的優點,提升居住品質、抑制空氣汙染、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社區整體形象。

經濟三李冠儀提出垃圾減量,縮小垃圾體積、集中處理、以報紙和麻布袋取代垃圾袋,並提倡二手物回收利用、飢餓體驗、節能標語、環保月等校園活動,將綠色教育帶入校園,透過活動產生具體實行的機會,深植更多的綠色概念。

風管四黃筠卿列舉自備環保杯、廢油回收、減少免洗餐具使用的綠色飲食。透過廢棄物再造、重整空地,搭蓋有遮蔽的人力發電區,提供鄰近路燈照明。或擴大廢物利用面向、舉辦資源回收的跳蚤市場等活動,推廣綠化家居生活。

 

萬興里長謝啟峰回應,這幾年政大與社區的距離已逐漸縮短,形成互惠共生的友善生活圈。同學所提供的方案部分已經實行,但有些受於某些限制而無法達成預期效果或需求,但他肯定同學提出的新思維,希望能繼續提供更多的建議與見解。

「執行是最重要的部分」,萬興里鄰長廖碧霞樂見政大能融入社區,「大學社區化,社區大學化」,讓大眾能了解學校的期待,另一方面,人力資源是社區改造的關鍵元素,期待後續能和政大人共同合作。

周麗芳則鼓勵社區,國際知名的低碳社區面積並不大,卻能創造享譽國際的成果,最重要的關鍵為「在地參與」。大學城的趨勢是與社區融合,大學釋放能量,給予社區更多創意點子;社區回饋文化、歷史和相關需求,達成共生共榮的發展。

周麗芳與謝啟峰將持續號召更多的綠色種子一起投入「文山低碳示範社區」的總體營造行列,連結文山的歷史文物、藝術文創、自然景緻與產業生態,打造文山成為獨樹一幟的永續國際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