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綜合院館南棟270944辦公室
電話:02-29378545

若您有任何相關之問題,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與我們聯絡
聯絡姓名: 性別: 先生小姐
電子郵件: 連絡電話:
主旨:
聯絡資訊:
兩岸綠色合作展望論壇跨領域尋未來
2013-11-26 16:09:05

兩岸綠色合作展望論壇跨領域尋未來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尋找綠色能源新契機,國際事務學院與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25日舉辦「兩岸綠能合作展望」論壇,產官學界專家近30人齊聚交流,從上位的管理、制度和法律等領域切入,探討未來能源合作與發展的潛力。

國務院長李明表示,能源議題是海峽兩岸相當關注的議題,在中國大陸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為重要政策,經濟發展同時需重視環保議題,兩岸需共同努力面對。他表明,能源研究是國務院一項研究主軸,期待未來能共同擘劃能源合作,持續分享學術資源。

大陸代表團領隊、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副會長吳鐘瑚表示,中國能源法立法的過程相當艱難,須顧及社會體制、產業政策等因素。他舉碳交易市場為例,認為持續補貼再生能源會造成產業缺乏競爭力,當成本下降後,宜減少補貼,以促進再生能源產業穩健發展。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蕭國興指出,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生化能源改革的計畫,全面市場化為法制建設的根本之路。他認為,電監會與國家能源局合併後,規模及監管範圍擴大,不代表電力市場改革停滯,電力市場化將成為下一步方案,且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不能淪為空話,必須付諸行動,才能有助於未來發展。

俄羅斯研究所長魏百谷關注俄羅斯與鄰近國家的能源關係,指出俄羅斯目前把能源當成外交手段,透過「紅蘿蔔和棍棒」政策,透過能源的調配掌控與鄰國之間的關係。他表示,後續將進一步探討當地能源公司在能源外交中扮演的角色。

法律系副教授許耀明正探討WTO與能源關係,表示針對全球暖化問題衍伸的各種會議促成的實際進展其實偏少,整體運行上仍碰到很多阻力。他以補貼協定為例,從補貼會影響產品的正常市場價格等多方觀點切入,提供各種法制上的見解與參考。

法律系副教授顏玉明專長國際工程法、政府採購法與促參法,常處理有關大型的項目融資或是工程效率等問題。他嘗試連結能源法治與工程科技,目前和北京清華大學土木學院合作,希望能發展兩岸能源科技法治的新模式。

法律系與外交系合聘助理教授陳貞如專精海洋事務及海洋法,最近關注在海洋公約的機制下,礦產發掘所牽涉的對外關係。他探討兩岸海事合作的過程及能源合作議題,提出臺灣中油與中國大陸中海油公司已簽訂合作的關係,未來是否能持續與第三國共同發掘資源,學術上值得進一步觀察。

東亞所與國關中心合聘助理教授劉致賢強調「走出去」戰略,以能源發展為切入點。她提及,石油公司常常是付不起的單位,許多人為油荒、氣荒的發生,常造成能源主控權的爭議。

外交系助理教授張文揚專長戰爭、衝突,近期開始參與能源議題研究,探討國家能力和溫室氣體減量的關係。他表示,能源問題是各國都會碰到的難處,政府能力如何協助國家發展過程中對排放溫室氣體的影響。

財政系副教授陳香梅表示,臺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正在審議中,通過後即可發展碳市場,他在國科會的國家型能源計畫中研究有關臺灣碳市場規模、工業減量成本及兩岸碳市場合作等議題,也分析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的清潔發展機制(CDM)對溫室氣體減量效果。

財政系副教授羅光達研究臺灣氣溫及雨量變化對經濟相關程度,發現雨量的變異程度比農業影響較大,也衡量臺灣23個地方政府環保政策的執行績效,發現年齡層較高的民眾較注重當地的環保政策。

政治系助理教授蔡中民提出,中國電力法已長達15年未修法,能源法也尚未成型,擔心中國國家對太陽能電價補助的取消,造成了國內太陽能大廠倒閉,在市場尚未成熟的情形下,取消補助是否扼殺了發展機會?

國關中心副研究員陳至潔認為,綠能發展目的為增進人民福祉,在新能源的開發與推廣過程,民眾聲音也需要反映其中。他觀察風力發電機設置帶來噪音,往往引起周遭居民的抗議,如何在能源發展與公民權力中取得平衡,是未來重要課題。

李明期待「兩岸綠能合作展望」論壇未來能由兩岸接力舉辦,凝聚兩岸四地研究社群,發揮合作加乘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