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綜合院館南棟270944辦公室
電話:02-29378545

若您有任何相關之問題,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與我們聯絡
聯絡姓名: 性別: 先生小姐
電子郵件: 連絡電話:
主旨:
聯絡資訊:
綠能中心倡議建立國家天災風險管理體系
2013-05-23 15:30:58

周麗芳主任主持「天災風險管理」論壇 -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21日舉辦「天災風險管理」論壇,針對天災可能造成的巨額損失及社會衝擊,邀請風管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財管系副教授岳夢蘭、金融系副教授林士貴、地政系教授林子欽,分別由風險管理、財務管理、金融商品與土地鑑價的角度,提出國家及個人的風險規劃策略。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表示,現今社會瞬息萬變,不僅在經濟層面難以掌握,氣候變遷及天災也變化莫測。尤其像日本311大地震與核災事故、台灣八八風災、921大地震、美國颶風等巨災型態,牽涉範圍與影響層面極廣。面對如此巨大的風險與不確定,如何建立一套從預先防範到事後補救的風險管理機制是當務之急。

周麗芳強調,臺灣為海島型國家,颱風、地震、土石流、豪大雨頻傳,加上山坡地濫墾濫伐多所聽聞,在自然與人為的雙重打擊下,天災的負面傷害益形擴大。周麗芳指出,根據2013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標評比結果,過去20年全球前五大氣候高風險國家中,臺灣位居44名,建議不僅政府應積極規劃國家天災風險管理體系,個人與企業亦需審慎選擇天災風險規避策略。

彭金隆助理教授主講 -

彭金隆表示,風險無所不在,每個人對於風險的定義不同,原則不外乎預期損失以及變異程度的幅度,一般風險管理辦法包括損失控制(Loss Control)、風險融資(Loss Financing)以及內部降低風險(Internal Risk Reduction),在損失控制之上,政府已有建設堤防、攔砂壩以及賑災等措施,但風險融資上尚未涉獵。

彭金隆建議政府或許可以化身為一個巨型的保險公司,平時移撥部分經費做風險融資,當政府及人民因天災所造成的財務缺口,則可利用保險金作為損害修復及賠償。

彭金隆指出,保險並不會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但是經過保險機制,可以清楚理解風險帶來的損失。他以紐西蘭為例,透過風險融資機制,在第一時間取得保險金,支應所有相關損害的處理,臺灣也需要一個良善的天災風險管理機制。

岳夢蘭副教授主講 -

岳夢蘭從私部門與資本市場的角度,介紹「巨災債券」在管理天災風險過程的角色。臺灣曾發行過巨災債券,但2006年已到期。這是一種與天災連動的連動債券,機制是要保人向保險公司投保,再由保險公司在海外成立「特殊目的機構(SPV)」。

運作上,SPV是發債主體,如同過往再保公司的角色;保險公司與SPV簽訂再保險契約,將保費放入銀行信託或買公債等以低風險貨幣工具,並發債給市場上的投資人;投資人則從SPV拿到比銀行定存等還高的利息,等到債券期滿拿回本金。

岳夢蘭指出,巨災發生的頻率不高、投資人也會分散風險而不會只投資巨災債券,尤其巨災債券與經濟、電子、文化等產業牽連性不高,許多因素都讓投資人願意投入巨災債券市場。雖然可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分散巨災的風險,不過高報酬一定高風險,一旦天災發生時,保險公司須支付要保人保險費,投資人的部分本金便拿去賠償投保人,只能得到扣除損失後給付的餘額。

岳夢蘭說,巨災債券可提高再保險市場的承保能量、降低再保險市場價格波動,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降低,也能夠提供多種災害、多地區、多種險保障、降低理賠訴訟的發生與爭議並加快理賠過程、提高風險分散效益,但缺點是發行成本比再保險高、在次級市場流動性低、績差風險與法令風險較高。

林士貴副教授主講 -

林士貴則介紹資產避險工具與或有資本避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是「由金融市場中現貨基本交易商品價格所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

目前金融市場現貨包括巨災指數與溫度指數,前者針對不同型態的巨災與損失給定不同的權重計算,後者針對不同地區的溫度分熱溫度指數與冷溫度指數;衍生出來的商品有巨災指數期貨、溫度指數期貨、巨災指數期貨選擇權、溫度指數期貨選擇權。

氣候衍生性商品方面,包含溫度衍生性商品、颶風衍生性商品、結霜衍生性商品、下雪衍生性商品、降雨衍生性商品。從溫度衍生性商品又衍生出八種溫度衍生性產品。

林士貴分析臺灣發展新興風險移轉工具,可考慮氣候衍生性商品,設計移轉颱風或豪雨所造成損失的商品,不過地震卻不適合。巨災交換方面,國內業者可由電子交易平臺交換巨災風險。但在巨災選擇權與或有資本方面,限於法令無法發展,在臺發展的成功機率不高。

林子欽以土石流為例,各地都有土石流,不過風險和有人居住相關。巨災發生後,最大的損害可屬不動產價值的損害。

 - 林子欽教授主講

他以近日中壢市過嶺加油站漏油造成汙染事件為例,應賠償附近19戶居民「房地市價貶損」金。然而他從汙染過後的土地經過整頓來省思,土地價格與原始未汙染過的土地價格相較,產生的污名(stigma)價差,進而導致不動產價格下跌幅度巨大,可算是「巨災」嗎?

他表示,汙染土地的議題關乎土地如何使用,因此須先解決土地價值估算,才有機會談論未來如何管理風險。若是汙染土地重整後與未受汙染土地仍有價差,擁有不動產的人就可以法令維護權益。林子欽分析國內外統計出來的數據相差甚遠,在不動產估價之上可加入天災事變、風險管理的概念更廣泛估量不動產。

財政系賴婉芳同學提問 -

財政系賴婉芳提問巨災債券的投保人應由何人擔任?岳夢蘭說明,巨災債券並無投保人,僅有投資人。投資人購買巨災債券多當作一種金融工具,而發行巨災債券是期許藉由市場資本力量轉移風險。

經濟系陳銘疑問或有資本的意涵,林士貴解釋,或有資本一則為公司的資產,透過發行股票的形式,獲得融資;另一個層面則代表著一間公司的信用資本,在巨災發生之前,便與其他公司簽訂契約,遇巨災時則可以土地所有權等擔保品押給契約公司,以融資一筆錢周轉。

經濟系陳銘同學提問 -

周麗芳說,天災風險管理是政大的研究特色與強項,將集結更多跨領域及跨系所師生交換知識與知識移轉,除將持續舉辦論壇,也將提出政策建言,攜手產官學,因應金融風暴肆虐與環境災害環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