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綜合院館南棟270944辦公室
電話:02-29378545

若您有任何相關之問題,歡迎您填寫以下表單與我們聯絡
聯絡姓名: 性別: 先生小姐
電子郵件: 連絡電話:
主旨:
聯絡資訊:
面對危機社會 柴松林獻策保障風險人生
2013-05-18 15:19:24

 

周麗芳主任主持「危機社會與風險人生」論壇 -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16日舉辦「危機社會與風險人生」論壇,邀請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分享學思歷程,引領師生思辨「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什麼?」,並從巨觀、微觀、調整、準備等多面向,提出未來社會的應變之道。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歡迎統計系友柴松林返回母校分享,她推崇柴松林長年稟持學者社會良心的使命,以人文關懷精神協助解決社會問題,將統計專長應用到消費者保護、環境保護、殘障教育、人權促進、公益組織等領域,匯聚社會創新能量,帶動觀念翻轉與社會變革,期勉學子效法柴松林的專業執著精神,無論在任何崗位,都能莫忘初衷,時時扮演社會火車頭的引領角色。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柴松林董事長主講 -

進入主題之前,柴松林懷舊找尋求學記憶,遙想當年三更半夜還躲在圖書室飽讀群書的青春歲月。周麗芳則向柴松林介紹母校近年重要軟硬體建設,包括整體校園環境規劃、社資中心轉型、指南山莊開發、藝文中心活化、博雅書院擴散、水岸生態營造等,尤其校長吳思華倡議人文創新思維,導引師生將「以人為本、在地創新、共創價值」的核心理念融入政大人親愛精誠的意念之中。柴松林回應稱許母校的轉變,並表示人文創新的理念與他積極廣佈的人文精神不謀而合,這正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支持力量。

對於在校慶期間返回母校,又是受到綠能中心的邀請,柴松林感慨萬千,直言造化弄人。柴松林回憶,他於統計系畢業後前往法國深造,在取得法國高等研究院統計學博士後返回政大任教,不過,當時他關心前瞻社會議題,倡導環境保護運動與消費者保護運動,由於思想觀念前衛,不被戒嚴時期下的政府所接受,最後遭到解職,黯然離開政大。如今卻因環境保護議題再度踏入政大校園,站在臺前擔任講座,是偶然也是巧合,也代表時間將證明一切。不過,柴松林不後悔走過這段艱辛歷程,他認為被政大解職改變他的一生,讓生命更為自由、不受束縛,才能成就多方志業。

柴松林引用法國印象主義詩人保羅梵樂希的詩句:「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和過去不一樣!」面對未來社會,人們必須不斷學習。柴松林從巨觀及微觀層面分享「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柴松林指出時間革命帶來全球同步,由於時間上的革命,讓人的生活不能鬆懈,永遠都要警醒。

另一個不一樣是少子女化與人口老化,柴松林表示,36年前他曾做過人口預測,臺灣以後每年最多生6萬個小孩,當時政府單位不接受結果,如今少子化的確成為當前棘手問題。臺灣僅22年就從高齡化國家進入高齡國家,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柴松林形容未來景象,每個人都沒有舅舅、叔叔、阿姨,也沒有兄弟姊妹,「每個人都是孤單一人」。甚至柴松林觀察,現在便利商店賣的商品多是一人份,因為戶量縮小,人口變少了。

少子化現象對個人影響及社會衝擊相當深遠。柴松林說明戶量分裂速度快過人口成長速度,就會產生「戶量縮小」的課題,目前臺灣平均一戶3人、中國大陸2.9人、日本2.6人、法國2.4人。隨著人少關係變緊密,衝突就愈多,甚至不花錢的地方也要花錢,柴松林舉例從生產坐月子中心、托兒所、安親班、老人長期照護,因為家中缺乏人手,都需要花錢找地方安置。柴松林引用法國人的說法,「戶量縮小使家族成員之間互助功能消失。」

科技日新月異是人引以為傲的成就,但當科技作用於大自然時,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人類所無法控制的,科技發達所帶來的危機四伏,也是不一樣的地方。柴松林進一步指出,「沒有一個消息是旁人不知道的」。傳播科技的能力已讓資訊無國界。柴松林舉例,法國時尚周即便設計師沒到場,還是可以「同步」獲得一張張最新時尚照片與資訊。不過柴松林認為,縱令資訊發達,卻沒有讓民主的社會更加美好。

當1738年工業革命後,紡織機器一日可取代8萬人力,柴松林說,「這是悲劇的開始,因為機器的發明取代人自己」。柴松林補充,人變得愈來愈無能,今天沒有電腦,很多人都不會寫字了。一般認為工業技術不斷革命帶來經濟成長與循環,柴松林提出,過往的確如此,但如今即使景氣復甦,失業工人也不可能再回到工作岡位。柴松林說明,因為技術取代人自己後,許多產業消失,不再需要勞工。

柴松林笑說,曾向科學家友人建議,甚麼都可以發明,就演講機不行,不然自己就失業了。柴松林也舉自身為例,分享自己是臺灣第一個教計算機數學原理的人,如今家裡用電腦最慢的人卻是自己。世界當今種種與過往截然不同的變革實在太過迅速,使人因應不及。從個人、家庭、團體到國家都需要及時做調整,因應不確定的未來。

改善環境的危機與風險,柴松林表示政府應符合時勢潮流,對症下藥做調整。科技的發展將越來越進步,勞動資源的使用將減少,他認為應該鼓勵大眾參與公共事務與服務,彈性利用人力資源。在環境主義盛行的當下,柴松林認為消費者力量不容小覷,消費者掌握改變這個社會的權力,透過購買行為即可行使權力,抵制劣質產品在市面上流通,這是最直接也是最迅速的方式。

柴松林補充,教育也是需要調整的一環,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大學畢業,許多年輕學子都覺得自己屈就於某些工作,他鼓勵同學應該以謙抑的心態面對職場上的挑戰,而非自認委屈、大材小用,要努力充實,自己否則很快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只有能夠不斷創新的人,才能在這個世界生存。

在個人端的處理,柴松林認為可以從幾點著手。比方節制自身欲望,他表示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想要的東西卻很多,克制欲望才能減少自己無形中對環境造成的負擔。試圖自力更生,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並且避免主觀,容忍他人缺點,他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我們還能立足於社會中,是旁人對我們的容忍,同樣的我們也應該以相同的心態去容忍世界。柴松林援引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主要的精神-熱情,來砥礪學子,保持自己對生命的熱情,力求不斷的創新,以容於天地之間。他改編土耳其建築師公會主席爾金希的話:「世界藏在危機之中,任何人都不安全,危機是到處遊走。」警示聽眾,不做準備的個人,將被摧毀。

國關中心第一所所長湯紹成與談 -

國關中心第一所長湯紹成指出,全球化的現象乃拜科技發達之賜,全球化的結果造成世界趨同化,每個地方都有麥當勞、每個人都用手機,國與國間的差異漸小。他另外指出人類生活環境的變遷帶動思想與生活方式產生變化,使得人與產品的關係疏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物化,也就是越來越淡薄。透過柴松林提出的解決之道,湯紹成相信趨同化、異化與物化的現象能因此得以改善。湯紹成以尼采的《精神三變》觀點作結,人類精神需要三種特質:像嬰兒對生命保有熱誠產生興趣、像駱駝有持久的耐力、像獅子擁有各種不同解決多元問題的力量。

柴松林表示,現代人很難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他建議學子可以透過增加多元知識以及發揮熱情去愛、關心以及尊重旁人,進而讓旁人也同樣的回報愛、關心以及尊重我們,藉由旁人的親近提升我們的自信以及人格。周麗芳則邀請柴松林常回到母校,多與在校學弟妹進行對話,讓這份對社會的大愛得以在校園薪傳。

教職員生參與踴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