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才為核心 吳思華:應培養國際移動頂尖人才
2012-08-26 15:33:36

政大校長吳思華呼籲應以「育才」為核心,重新檢視教育內容並鼓勵青年創業。攝影:林暐辰。

【校訊記者林惟鈴、羅皓恩報導】因應國際競爭和企業發展,符合未來時代所需的頂尖人才在哪裡?政大校長吳思華25日在「公共政策論壇:大學彈性薪資與人才培育、延攬及留任」上公開呼籲,與其討論如何吸引國際一流人才來臺,此刻更應以「育才」為核心,重新檢視教育內容,培育足以創造時代的青年人才。

「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育才,五年後的人才便不是問題!」吳思華提出,以培養博士生而言,平均需要五年時間,如果能有好的方案讓國內和國外博士班一起訓練,能提升對自主訓練人才的信心。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也支持,建議教育部能寬列更多預算,選送更多學生出國至少學習一年,拓展國際視野。

目前頂尖大學其中一項措施由各校共同選送優秀學生到美國柏克萊大學等名校進修,吳思華認為應該更擴落實,期望將來讓這些參與尖端研究的博士生,成為國際搶手人才。

除此之外,碩士階層畢業後要進入產業第一線打仗的學生,要能符合國際標準;大學部學生也應兼具博雅、創造力、國際移動和團隊服務精神。

針對許多企業經常批評學校培育人才不符企業所需,臺科大校長陳希舜提醒,大學不是職業養成所,也不是企業代訓單位,各界應該重新檢視技職教育定位,也能更正視「多元價值」,否則談什麼都不容易。

「所有體系都要培養能夠開拓新時代的人」,面對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批評,吳思華以正面態度看待,呼籲不必太拘泥現在產業對學校的期待,反而應該更支持年輕人自己的想法,提供創業教育等更多機會

吳思華表示,很多報告都顯示,未來60%職業都是新產生的,社會應該放心讓大學生可以創造自己的未來,教育部也應該更主動、而不是只以經建會意見為主,過度相信策略性或明星產業。

他進一步指出,高等教育應該相信青年創造時代,強化創意、創新、創業等三創教育,鼓勵發展新學程,重新分配科研經費比例,除了尖端科技,同時投資中段技術轉移和後段承接,讓大學成為區域創新系統的核心,以培養更多人才。

吳思華也說,現今過於頻繁的各種評鑑,已經逐漸導引學校發展成同一個標準,但教育部更應該從消極評鑑,轉換為積極諮詢的角色,鼓勵各校找出自己的定位,以擴大格局、提高士氣,釋放臺灣高教活力並力求多元化。

政大舉辦公共政策論壇探討人才培育議題,吸引許多關心高等教育人士參與。攝影:林暐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