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未來 綠能中心探區域經濟整合戰略
2013-10-16 15:24:21

 

建構未來 綠能中心探區域經濟整合戰略

查看次數: 1482013-10-16 單位:社會科學學院 | 財政學系 分類:學術動態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當前全球經濟已從總體的零和遊戲朝向區域的競合關係,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與國際事務學院16日共同舉辦「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創新戰略」論壇,邀請國務院長李明、外交系主任劉德海、國關中心研究員鄭端耀、國貿系副教授蔡孟佳,從經貿外交關係、亞太區域發展等面向提出創新的戰略思維、找出扭轉局勢的新契機。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表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已是當前風潮、未來趨勢,包含經貿談判多邊化、多元化及區域化、國際合作區域化、公共治理國際化、法律訴訟國際化。臺灣為出口導向的海島型經濟體,受國際經濟情勢衝擊深,亟需集結學界力量提出創新思維。

周麗芳指出,根據經濟部統計,2012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717億美元,出口值3012億美元,進口值2705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總額占GDP比例)為122%,出口依存度(出口值占GDP比例)為64%,在在顯示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大,且中國大陸為我國最大貿易對象。在新一波區域發展競爭,如何走出被邊緣化的陰霾,開創藍海策略益顯重要。

談及區域經濟整合,不論創新或戰略都不能脫離「存活」兩個字,外交系主任劉德海認為,一個中小型國家的臺灣在風起雲湧的變遷中如何存活是根本課題。他從區域經濟發展歷程切入,歸納五波轉型歷程。1985年簽定的廣場協議為第一波,逐漸改變亞洲國家的主要經貿對象美國,東北亞跟東南亞的經貿互動自此拉開序幕,為亞洲區域整合的基本雛形。

1986年歐盟簽訂單一歐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大幅降低單一國家對抗區域經濟的能力為第二波。1987年美國、加拿大於FTA達成的協議促成1993年NAFTA,第三波確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自亞洲金融危機後,亞太國家才正式開始推動整合。近年第四波為中國大陸崛起,順勢推動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ACFTA),自此美歐亞三分天下的局勢底定。

當前第五波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重返亞洲」,推動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改變美歐亞整體情勢。綜觀情勢,國際關係有五大變數:國際關係經貿化、世界經濟區塊化、中國大陸的崛起、中美兩強競合、南北國家經濟競合。他表示,如今印度首領辛格提議「面向中國企業的工業園區」,中印俄已開始逐漸連成一線,快速的整合與變遷讓小國難以存活,臺灣在此一發展情勢中四面楚歌,政府當前的經濟戰略卻執行不利,他呼籲政府應重視此國際情勢,有效應對。

鄭端耀從「權」與「勢」為出發點分析目前亞太地區情勢,自1979年後,亞太地區享受難得享受兩百年來的和平時期。和平期間,經濟快速發展、美國霸權鬆動、軍事競賽隱然成形,近年來的強權國家如中日印俄更是集中在亞太地區。讓全球國際經濟重心不得不轉向亞太地區。

鄭端耀指出,未來是中國十年戰略機遇期,包括十年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傳統陸權走向海權發展、推動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2020-25中國經濟規模和美國相當等,此發展讓亞太區域整合情勢更顯複雜。

鄭端耀提到,雖然面臨政經環境快速變動,但有變動才有切入的可能。臺灣擁有自由的經濟環境、民主的政治體制、旺盛的社會活動力,且兩岸關係的改善也提供良好的契機,為臺灣參與亞太地區整合的優勢。同時,他也呼籲政府必須妥善處理民眾對變動缺乏認識、政府效率不彰及兩岸關係不確定等挑戰。

蔡孟佳從產業、廠商等利益面分析區域經濟整合,認為「原產地規則」是簽訂FTA後,臺灣廠商及產業能否獲得實質利益的關鍵,也是臺灣於國際經貿局勢中很好的談判策略。

「原產地是一項產品的國籍」,蔡孟佳形容,在全球經濟自由貿易結構下,產品的出身會決定受到何種待遇、適用合項原則、能否真正享有不歧視的原則;若是沒有,那就會發生貿易替代,削弱產業競爭力,對於各項互惠原則是「看得到吃不到」。

如何制定統合、一致、簡化、寬鬆的原產地規則,並盡量強調效能,是未來臺灣值得努力的目標。蔡孟佳指出,臺灣不必跟其他國家競爭誰簽的FTA比較多,重要是簽訂後的實質利益才是核心。

李明強調,經濟區域一體化已導致周邊經濟條件的風起雲湧,表示沒有創新就沒有一切。臺灣的經濟與產業從手工業逐步發展成資訊科技產業,面對未來亞洲區域經濟統合快速,他呼籲政府應多加注重臺灣當前面臨的環境危險與壓力。

他鼓勵臺灣應盡力融入FTA的體系中,並著重於實質內容而非名稱,加入FTA一定有得有失,要盡力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生產鏈、效率和戰略。他表示,臺灣的生命線要靠經濟而不是政治,若脫離經濟就沒有未來,建議臺灣可以跟隨中國大陸崛起的步伐以獲得利益與改變的契機。

國關中心研究員李瓊莉回應,面臨全球化劇烈變遷,巨觀戰略與微觀作為都要納入思考,包括雙邊貿易結構、配合FTA內涵、本國對手國優缺態勢等,才能有更好更實際的策略。

周麗芳與李明表示,臺灣當前應把握機會,尋求下一波改變的契機,以迎頭趕上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