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與韓國中心攜手 探討韓國環境外交
2013-05-22 15:24:50

教職員生參與踴躍 -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與國務院韓國研究中心20日舉辦「韓國人文治理與環境外交」論壇,韓文系主任郭秋雯與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分別從韓國的人文創新與環境治理面向,剖析韓國在大時代巨輪滾動下,如何調適其對環境保護的價值觀,並導入新的經濟成長動能。「做就對了﹗」的全民共識,則是韓國前進的最大動力。

周麗芳主任主持「韓國人文治理與環境外交」論壇 -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表示,近年來臺灣掀起一股韓流風,韓劇、流行音樂、偶像明星、文學小說乃至時尚設計等創意產業輸出,在在為韓國帶來可觀經濟產值與觀光人潮。周麗芳說,韓流之所以能吸引目光,扣人心弦的動人故事與感官體驗,以及強而有力的治理機制與執行策略,都值得我國借鏡。

周麗芳強調,韓國人文思維脈絡自是牽動人與環境的動態競合,也影響綠色治理機制。以韓國仁川的松島智慧城為例,即在強調舒適生活、智慧科技與生態永續之間的平衡發展,藉由未來生活創新服務實驗,提出未來生活新主張,並將其成功模式系統化擴散至其他國家。

郭秋雯主任主講 -

郭秋雯先從文創人才培育的角度分析韓國的人文創新治理。她說明2010年是韓流發展的分水嶺。韓國文化在2000年到2005年發展進入高峰期,2006年韓國開始反思,要如何讓韓國文創得以永續經營。韓國政府著手進行各面向的政策擬定,於2010年發展逐漸成熟。

韓國和臺灣一樣,都以升學掛帥,為了彌補教育體制下的缺失,韓國政府積極發展產學合作,企業也樂於提供學子實習機會。韓國認為文化創新的永續經營不能單靠高等教育上的產學接軌,更應該從小培養孩童的藝術及人文氣息,故將文創教育的觸角延伸到學童的幼教以及中等教育時期。郭秋雯表示,此一教育政策是值得臺灣學習的。

近年來,韓國積極拓展文化創意教育,但並沒有完全單純文創學系,而是開發一個名為「創意思考與表現力」的學系,並積極推動各校設立招生,目前已有43所學校設立。在產學合作政策的搭配之下,即便政府預算不足,也會竭力核撥經費推動計劃的進行,不足的部分,企業會主動支援學校。例如成均館大學,背後則有三星企業的支持。郭秋雯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在文創教育上也有相當的貢獻。

郭秋雯認為,非正規教育體系比正規體系的效益更為顯著。韓國文化藝術教育振興院 (KACES)專門培育藝術講師,將近一半的中小學當中都有配置有他們所培育的藝術講師,並給予配置學校在文化藝術上教學支援。KACES隸屬於韓國文化部,所有的經費來源都由文化部支應。國家即便改朝換代,每年固定將國家總預算的1%分配給文化部。

郭秋雯說明,韓國文化產業的推廣,是政府以及民間通力合作。她曾前往韓國訪問知名的娛樂經濟公司JYP、SM等,在素人成為K-Pop明星前的練習生制度,政府完全沒有任何金援,而是企業自主性的投資培訓,而政府僅提供舞臺給歌手。韓國政府成立首爾市立青少年職業體驗中心(Haja,하자),韓文的原意為:「做就對了﹗」以號召吸收年輕人,以資深者帶領新進者的師徒制,拉近年齡造成的鴻溝,並傳承技術,讓一些迷途的青少年能走回正軌。

不過,郭秋雯也直言,韓國的文創產業也並非全然完美無缺,如同人才供需失衡、高階教育人才的不足、缺乏故事創作人才以及薪資過低等等,都還有待韓國政府在政策上改良。

李明主任主講 -

李明則懷著他山之石的心情,接續分享韓國的環境政策從哪裡來,同樣以「做就對了﹗」來形容韓國人非常實際、說做就做的民族個性,看似很急、很粗糙,不過可能也是這種「做就對了﹗」的態度,造就韓國在環境政策與外交有如今的成就及樣貌。

李明以歷史的角度來述說韓國環境政策的故事。韓戰過後,歷經20餘年才讓韓國脫離貧窮,獲得漢江奇蹟的美譽,與臺灣、新加坡、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韓國人雖然愛乾淨,不過卻在這段期間,全國從人民到國家都為著拚經濟而忽略工業對環境的傷害。

1963年韓國通過防治公共噪音法、1977年再以環境維護法取代,李明認為雖開始為環境立法,卻僅只為國家門面,並無太認真實行;同時認為國際的環境議題是強權壓制開發中國家的一種手段,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1987年,韓國民主化運動後,專制力量不再,人民團體的環保聲浪終於可以發出聲音。

1990年韓國成立「環境部」,稱為「環保元年」,1993年至1997年金泳三總統時代,韓國在環境政策與環境外交有相當的突破。到了李明博總統時期設立「綠成長委員會」,並計畫「綠成長國家戰略」,期望在2020年前達到世界第七大綠成長國、2050年成為第五大國,企圖在國際環境議題中發揮專業影響力。有人持質疑態度,不過李明認為,韓國的國家格局及心胸非常廣闊長遠,值得臺灣借鏡。

當今朴槿惠總統承繼李明博的綠能計畫,定名「創造性經濟」,投入2%GDP來推動綠色成長。李明介紹,目前韓國的「全球綠成長研究所(Global Green Growth Institute, GGGI)」是一個積極參國際環境事務,並企圖引領國際的組織平臺,甚至欲推動約12個國家成為綠成長的成功範例,透過環境外交延續韓國的影響力。

李明介紹,韓國已建好35層I-Tower,其中15層樓要提供給各國際綠色組織為總部,韓國仁川的松島智慧城也爭取聯合國設立綠色氣候基金會總務。

李明提出,韓國從破敗貧窮的國家,一路走到現在,在人文創新的豐富與積極性的環境外交作為都開始繳出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非常有已開發國家的姿態。不僅在致力於國內環境政策,還「走出去」,積極耕耘國際環境事務,協助其他國家成為綠色國家。

外交所學生洪欣隆 -

外交所同學洪欣隆提問,臺灣民間出現反核聲音,但韓國卻逐年提高他們的核電量以及進行核能外交,質疑為何臺灣不能效法韓國?李明回應,如果核四要續建營運,政府應該更加謹慎規劃,防範風險,更應延聘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及操作,才能讓臺灣人民放心。

周麗芳與李明預告,未來兩個中心將強化合作,針對韓國議題更加深度探討,並持續追蹤韓國綠色成長的實施成效與衝擊,也將攜手舉辦後續論壇,激發更多臺韓雙邊對話,共同培育跨領域國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