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串起知識價值鏈 綠能中心探索俄羅斯能源
2013-05-15 13:48:48

 

教職員生參與踴躍 -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俄羅斯名列金磚四國,天然資源富饒,更屬世界能源重要輸出基地,深具發展潛能。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30日舉辦「俄羅斯智慧與能源」論壇,邀請斯語系主任賴盈銓、副教授劉心華與俄研所副教授魏百谷,跨域串起知識價值鏈,探索俄羅斯能源,從宇宙哲學、文學記事與政策規劃的視野,解析俄羅斯能源治理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提供我國能源發展借鏡與省思。

周麗芳主任主持「俄羅斯智慧與能源」論壇 -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認為,欲瞭解一個國家的環境與能源議題,須從人文社會與價值思維等面向著手,才能串起思想文化、科學演進與政策應用的上中下游知識價值鏈,進而體會在地公民的風險覺知態度與政策衝擊強度。周麗芳表示,政大不同學院與研究中心對俄羅斯的關注層面有別,研究成果多元繽紛,論壇聚焦能源,即在扮演融合功能,以彰顯知識創造的多元價值。

周麗芳指出,俄羅斯為能源大國,石油產量約佔世界11%,佔全國總出口的33%;天然氣產量與出口量居世界之冠,蘊藏量約佔世界30%;煤炭儲藏量居世界第三,可開採量約佔世界12%。周麗芳分析,俄羅斯的能源挑戰在於如何提昇能源效率,設備投資的資金籌措、政府政策的激勵配套、民間消費的行為改變等,都有改善的空間。

斯語系主任賴盈銓主講 -

賴盈銓以哲學角度介紹俄羅斯人文背景,從俄羅斯智慧引入能源治理的人文思維。他引用19世紀俄羅斯愛國詩人Fyodor Tyutchev(秋切夫)的名言:「理智不能理解俄羅斯,平常的尺度無法衡量他,因為他有特殊的氣質;對他唯有信仰。」作為開端,道出特殊的人文環境及思維。俄羅斯宇宙哲學學派的思維,展現在學者N. F. Feodrov(尼古拉.費奧得洛夫)的思想上;認為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死亡」,而人人都有復活祖先「共同事業」的責任,將理論結合現實。

賴盈銓延伸宇宙哲學思想中的自然調節計畫,表示人類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妥善使用科技來解決問題。然而這樣的調節計畫,不僅僅只有調節整個大氣環境與地球,最重要的是要將地球與宇宙結合在一起。賴盈銓總結宇宙哲學在能源上的應用,理智雖然不能瞭解俄國人,但是透過俄國人對於宇宙的瞭解,明白人類唯有克服所面對的問題,共同努力,建立一個理智圈,不將問題設限於地球之上,放大自己視角,與宇宙合一,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斯語系副教授劉心華主講 -

劉心華則以車諾比核災為例,從傳遞教育訊息的角度,探討核能問題。劉心華認為假若綠色能源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界定,核能確實為乾淨能源;但以長期性的生態破壞角度來看,忽視核能安全對於生態,將是一個不定時的恐怖危機。

劉心華介紹俄國記者阿列克希耶維琪的作品,凸顯核能安全的重要性。在阿列克希耶維琪的作品中,出現大量的小人物,集結這些人的故事,以凸顯她所想關注的議題。這些小人物,可能是出現在你我周遭的親朋好友,以口述紀實的方式,傳遞讀者議題的真實性。

1986年車諾比四號核能反應爐爆炸,阿列克希耶維琪歷經三年實地採訪,在《車諾比的祈禱(未來記事)》著作中紀錄車諾比災民的獨白,例如,蘇聯極權主義下的「愚民」統治、強制徵召時的生離死別、明知前路無光仍勇敢向前的黨員、親人身上的輻射灼傷、胎兒基因突變。劉心華並展示一張張車諾比災民與動植物突變畸形的照片,怵目驚心的畫面震懾全場。

劉心華表示,作者附加了「未來記事」的副標題,提醒讀者核災並未隨著時間過去而結束,歷經20幾年的今天,災難影響仍持續中。歷經車諾比核災、日本福島核災,劉心華反觀現今臺灣反核議題至今已然變質,如果需仰賴核能發電,該注意的應該是核總量的管制以及核能安全的維護。劉心華表示地球只有一個,是孕育我們生活環境的母親,我們應該用生命去保護我們的母親。

俄研所副教授魏百谷主講 -

魏百谷接續帶領與會者,重新思考俄羅斯智慧落實在人、科技與環境的三角習題。魏百谷分享在俄羅斯留學時的寄宿家庭,從房東太太對於水電毫不節制的行為得知,1990年代的俄國的水電瓦斯政策是繳基本費用即可,不需按度數計費,可看出俄羅斯能源的豐富程度。

魏百谷指出,俄羅斯能源蘊藏豐富,不僅自給自足還可外銷,但並不代表俄國不重視再生能源發展。魏百谷介紹俄羅斯「2030能源策略」中,希望達到減少人類對能源與日俱增的需求而造成的環境衝擊、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減低電力傳送與分配的成本,以及去中心化的能源安全。尤其俄羅斯境內幅員遼闊,長程輸送能源導致低效率、低效能的使用,增加經濟成本,因此期望發展區域性供電系統。

在俄羅斯「2020長期社會經濟發展」目標、「2030能源策略」的國家政策中,皆有再生能源規劃議程。魏百谷指出,俄羅斯認為再生能源不僅只是綠色能源的發展,其周邊帶來的效益包括經濟現代化、能源效率、技術創新、平衡地域發展、減少空氣汙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經濟競爭力等,透過再生能源發展帶來更多元的型態,以利改善俄羅斯倚賴能源經濟發展的現況。根據報告數據指出,再生能源產生的效益比重是投入90.19億盧布,收益為 112.36億盧布,對俄羅斯而言,是值得投資的產業。

但俄羅斯的再生能源發展目前仍有很大的阻礙,魏百谷歸納出三大阻礙的原因。包括政策誘因不足,能源發展制度設計欠缺誘使傳統能源轉投資到再生能源的利益,比起再生能源,目前初級能源之使用成本非常廉價。第二因素為法規不足,政府沒有相關的配套措施鼓勵廠商投資再生能源產業。最後,再生能源技術資源發展不均衡與人才欠缺,初級能源、核能、軍事等掌握絕大多數的技術資源,俄羅斯發展再生能源技術時程不常,累積技術能量仍不足。

針對臺灣與俄羅斯再生能源合作,魏百谷提到,俄羅斯於2014年全面禁用白熾燈泡,包含家用、街道公用路燈、機關等;臺灣可增加LED出口,甚至進入到俄羅斯合作生產LED。並且,根據俄羅斯替代能源公司調查,再生能源有潛力發展再生能源的項目分別為風能、生質能、水力發電,俄羅斯農地廣大,魏百谷建議臺灣可從生質能源方面著手,在農業生產技術、量產、提煉等過程加強合作。

斯語系副教授彭桂英提問 -

斯語系副教授彭桂英表示,本次論壇面向廣泛,跨域激盪開啟不一樣的視野。彭桂英認為車諾比核災值得人類省思,並關心俄羅斯核電廠的配置運作與安全維護,也期許研究團隊可揭露更多公開資訊,以利我國前往俄羅斯的民眾或駐外人員多瞭解。

企管所同學葉建群提問 -

企管所葉建群提出,再生能源技術、規格與資源等皆掌握在其他先進國家,俄羅斯在再生能源市場上的發展籌碼令人好奇。葉建群也指出,普遍發展再生能源的國家,其效益成本並不如俄羅斯數據高,甚至要靠國家補助才能長久發展,差異因素令人側目。臺灣雖為LED生產大國,卻未擁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該如何競爭以打入俄羅斯市場也是問題。

魏百谷指出,俄羅斯為歐洲隔壁最大的鄰居,但俄羅斯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居第三,對於歐洲環境影響不小,因此即便再生能源技術掌握在多數先進國家手中,俄羅斯發展再生能源的籌碼仍不可小覷。魏百谷進一步指出,俄羅斯認為再生能源不單僅限於能源產出的直接效益,而是將周邊總體經濟的好處都納入效益範圍,採用標準較為寬廣。魏百谷分享自身經驗,俄羅斯曾希望臺灣可到當地設LED工廠,除了減少運輸成本,還可創造就業機會等好處,掌握技術的臺灣,有排除品牌競爭的可能性。

企管所同學謝旻諺提問 -

企管所謝旻諺提問俄羅斯種植屬於熱帶到溫帶的玉米農作物的合適性,臺灣又要如何在玉米部分與俄國合作。魏百谷說明,俄羅斯土地遼闊,南俄有亞熱帶氣候地區,即可種植玉米,但生質能源也不單侷限在玉米,其他作物臺灣也可考慮。

周麗芳預告,綠能中心將持續由人文社會、經濟管理、法制外交、國際合作等多元面向,帶領師生探討各國能源議題,一方面蓄積學術專業能量,另方面培育具前瞻性的能源經濟管理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