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創新 綠能中心倡永續農業與生態保育
2012-11-06 13:18:50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關心農業與環境,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5日舉辦「永續農業與生態保育」論壇,找尋人文創新模式,改變在地農耕環境,創造屬於臺灣的獨特農業價值。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說明,臺灣自然資源有限,農業發展既要滿足當前世代需要,又要能不危害未來世代,達到社會、生態與經濟三者均衡,人類與自然共生、人文與科技共榮,低碳生活、資源效率與社會包容,都是重要的價值新主張。

地政系教授顏愛靜分享德國巴伐利亞經驗,當地推動農耕地景方案(KULAP),降低肥料使用但維持生產,不但能維護優美的空氣、環境,還能增加正向外部性,發展觀光樂活產業,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與減緩土壤侵蝕。

顏愛靜解釋,德國目前同時正努力推動有機生產,並盡可能實現封閉氧分循環,提高土壤肥力以適合的方式飼養動物。利用有機的方式栽培,以土地倫理為本,土地就會以健康的方式回報人類。

地政系教授劉小蘭認為,當前臺灣農業最弱的環節就是公共政策管理,不僅追求農業生產量的經濟成長,還要使用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產,追求傳統農村及社會的公平正義,過程中又以環境教育最重要。

國關中心第四所副研究員趙甦成觀察,有埤塘之鄉稱號的桃園縣一直想發展農業與觀光,但近年遭遇瓶頸,歸納原因,感慨缺乏讓民眾和業者執行的誘因。

周麗芳認為,政大所在文山區的鐵觀音、綠竹筍產量豐富,有潛力發展為綠色生態典範社區。綠能中心將持續邀集師生,導入更多人文創新能量,打造會呼吸的美好城市。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期待打造文山區為會呼吸的地區。照片提供:社科院。</p>
<p>
。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期待打造文山區為會呼吸的地區。照片提供:社科院。

 

地政系教授顏愛靜分享德國巴伐利亞永續農業經驗。照片提供:社科院。</p>
<p>
。
地政系教授顏愛靜分享德國巴伐利亞永續農業經驗。照片提供:社科院。
地政系教授劉小蘭認為,環境教育應是目前農業發展重要關鍵。照片提供:社科院。</p>
<p>
。
地政系教授劉小蘭認為,環境教育應是目前農業發展重要關鍵。照片提供: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