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兒時無垃圾生活 李酉潭倡綠色自由
2013-03-21 10:32:41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20日舉辦「能源財經論壇:從自由主義到生態主義」,由社科院副院長李酉潭帶領思辨個人自由與生態永續,「挑戰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邏輯」,尋找內在思想與外在實踐的融合創新模式。

綠能中心主任周麗芳表示,人類在工業發展與經濟成長之際,往往以環境作為繁榮的代價,不惜付出生態。地球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消耗了百分之八十的資源,十億人口無潔淨水可飲、十億人口身處飢荒。生活在臺灣的我們,能夠豐衣足食,當持感恩心情,節制資源耗用,在個人自由與生態保護間取得平衡,達到永續生活的終極目標。

照片二:社科院李酉潭副院長倡議「挑戰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邏輯」 -

李酉潭表示,自己從大學時期嚮往「為最大多數人謀求最大幸福」的思想,一頭栽入政治學的世界,深受彌勒(John Stuart Mill)自由思想影響。他解釋,自由該有所節制與限制,就政治層面而言,應該免於外在不當權力限制,如有牽涉到危害他人利益時,應節制自由的範圍,但在涉己層面,則該擁有絕對自由。

什麼是幸福?李酉潭說,每個人的定義或有不同,但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政治學角度思考,認為「人類未來是否還有野生的海魚可以吃?」道出人類永續發展的隱憂,也牽引出「自由」、「生態」與「個人生活」之間的複雜課題。

延伸綠色自由主義的內涵,他認為,在全球暖化、能源耗竭與人口爆炸威脅下,「挑戰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邏輯」的生態主義觀點值得正視,不僅要倡議永續,更要反開發成長。從抑制消費主義的生活態度,強調「增加物質與能源的使用效率」,「環保是以人為中心,生態才是以自然環境為中心」。

李酉潭近期研究「生態主義與台海兩岸的發展」,重新以宏觀的角度審視兩岸在不同政治體制對於生態環境的治理思維與生活型態的影響。在他看來,最佳的生活價值即是「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還要立憲不侵害自然生態環境,進而深化民主實踐過程。

「不是能不能,而是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的問題:為了實踐永續發展的目標,需以更激進的生態主義觀點來思考」。李酉潭夢想最終能回到兒時完全不製造垃圾的農村生活,讓每樣東西最終都能回歸大自然循環,也是人與生態自然最美好的相處之道。

照片三:國關中心李瓊莉研究員分享生態主義觀點 -

國關中心研究員李瓊莉認為,從自由主義轉向生態主義的過程時,「國家是手段、政策是工具、生態為目的」,是我們可以期待的夢想之一。

周麗芳肯定李酉潭長期為自由民主與生態環保的付出與貢獻,並帶領團隊編撰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以具體行動實踐人文關懷,也期待能號召更多大學校院在養成未來人才的過程中,注入更多的生態觀點與永續視野。

照片五:師生出席踴躍,論壇現場座無虛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