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創新 綠能中心研究國際典範城市
2014-01-08 10:11:35

人文創新 綠能中心研究國際典範城市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隨著永續意識覺醒,各國紛紛打造綠色城市。財政系特聘教授周麗芳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7日舉辦「綠色城市的國際典範」個案研究發表會,帶領同學轉動地球、聚焦國際,分享15個綠色城市典範。

周麗芳說明,這些個案研究聚焦綠色城市的「人文創新」脈絡,分別就「以人為本、在地創新、共創價值」三大面向,逐一解析典範城市的治理特色與執行策略。15位參與發表的研究生歷經一學期鑽研,活用「未來想像、創意展演、生活實驗、服務系統擴散」,勾勒未來綠色城鎮樣貌。

周麗芳表示,國際間許多綠色城市都有相似的創新經驗,首要元素在於「以人為依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其次是「與土地的連結」,充分運用在地自然與人文資源,發展唯一的地方生產特色,最後創造人民、供需方與城市的價值。

劉復國留學英國,他以倫敦海德公園為例,城市中保留大片綠地,彰顯英國政府重視自然環境和發展建設並存的人文精神;而挪威日常生活也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可看出歐洲國家注重人與自然平衡的綠色概念。

當代社會能源使用頻繁,俄研所利國楙從芬蘭赫爾辛基經驗出發,提出減少碳排放量不一定要減少能源使用,透過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可促成綠化發展。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赫爾辛基改善大眾運輸系統、建置綠建築、促進垃圾細項分類、推行產業環保化,達到碳中和願景。

新加坡在綠色城市評比(Green City Index)中拔得頭籌,俄研所彭路傑發現,他們藉由能源、土地利用與建築、交通運輸、廢棄物處理、水資源、衛生環境、空氣品質七個面向,逐步實踐綠色城市,而成功之鑰首推政府重視人才,對勞動者提供正向評價。

俄研所周克宣關注挪威奧斯陸,整座城市僅開發三分之一,政府制定系列策略性永續發展規劃,最終目標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為了改善空氣品質,規定車輛限速、停用化石燃料,將下水道轉化成甲烷儲存槽,更推廣燃料電池、廣設充電站,極力打造行人與腳踏車為主的城市。

荷蘭阿姆斯特丹基礎建設和環保改造雙管齊下,建設智慧城市。俄研所詹閔荃發現,荷蘭政府不僅鼓勵使用環保交通工具、路權共享和綠色運輸,還提出五公里內都要騎單車的口號,建設總長一萬七千多公里的單車道,打造「腳踏車烏托邦」。

從捍衛非核家園的理想出發,德國弗萊堡轉型成太陽能之都,65%的電力來自於自製電力,同時減少汽車數量、建設輕軌系統、家電和車庫共用,打造節能新市鎮。財政系張綱龍反思,臺灣日照時數比弗萊堡更長,可以深究太陽能取代核能發電之道。

財政系陳皖瑜介紹的英國貝丁頓社區,當地原為荒廢的汙水處理廠,實行綠能環保制度後,搖身一變成為低碳生態社區。在地居民訂定生活守則減低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透過風帽的通風系統控制溫度,輔以屋頂綠化、廢棄建材再生、燃燒廢木材火力發電,共創居住圈與自然環境雙贏。

紐西蘭政府施行「綠色處方簽」政策,鼓勵改變自身生活型態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還從學校拓展至社區,積極建構環保教育,重視植樹和垃圾回收。俄研所杜亞倫認為,相較於紐西蘭,臺灣在地文化與環保仍有可進步的空間。

澳洲墨爾本政府推行從生活節能,發展綠建築產業、提倡節能照明設備、提供免費環式電車、實施禁塑政策、國際環保志工計畫。俄研所陳婕妤說,維持人類食衣住行的累積排碳量相當可觀,若能從日常生活做起,可以減少對環境迫害。

地處法國西部的南特,有法國最綠的城市之稱,還曾榮獲歐洲綠色首都。當地從改良城市交通著手,建置有軌電車和水上巴士網路、實施P+R(Park and Ride)政策,同時推動城市計畫,從教育著手。俄研所許仁昱總結,綠化的效果就是為了永續提高生活品質,回歸人本身。

瑞士已經計畫在2034年前全面停用核電,改以水電資源為主要替代品。財政系林巧馨比較,臺灣和瑞士很相似,只要個人從身邊做起,形成社會節約風氣和資源利用意識,低碳經濟並不遙遠。

有「單車之城」之稱的丹麥哥本哈根,將近三分之一居民仰賴腳踏車為主要通勤工具,城市中也搭配許多人性化設計。財政系林家瑜反思臺灣現況,認為改良之道屬於政治而非技術問題,技術性誘導及教育更重要。

瑞典以優惠補貼方案和使用者付費方式減低碳排放,財政系陳姿伶分析,1990-2010年瑞典的溫室氣體量降低10-12%,但這段時間內瑞典GDP國民生產毛額卻增加30%-40%,臺灣應該也要盡快找出自己的優勢。

美國西雅圖有「翡翠之都」美譽,持續推動市民花園計畫、自然排水法、十年自行車計畫。財政系劉怡君歸納當地人民和政府關係,多項法案都經過公投決定施行,民眾從了解、支持、實踐,進而配合政府共創綠色家園。

俄研所楊匠菁分析,西班牙維多利亞市不僅重視環境永續發展,還實踐社會凝聚力和經濟永續發展,鼓勵市民與企業的直接參與。企業、協會或個人都可種植樹木,充分認識重要性並關注需求。

對此劉復國回應,臺灣首需強化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建立社會共識與互信。周麗芳則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厲,成為綠色城市規劃高手,並由自身做起,逐漸改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