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瞄綠色城市 通識課程反思借鏡
2013-06-21 16:19:40

【社科院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訊】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18日舉辦「國際綠色城市掃瞄成果發表會」,主任周麗芳帶領通識課程學生分組探索14個國家的綠色城鄉與綠能政策,以創意展演搭配手作海報,生動呈現國際綠色城市最新動態,反思臺灣可借鏡之處。

發表會師生合影 -

 周麗芳今年第一次開設「綠色能源與未來社會」通識課程,帶領近40位同學掃瞄包括瑞典、德國、澳洲、荷蘭、芬蘭、瑞士、日本、紐西蘭、英國、印尼、新加坡、丹麥、韓國、法國等14國,藉由網路蒐集資訊,輔以國際文獻資料,歸納綠色城市的核心成功要素。

周麗芳主任主持「國際綠色城市掃瞄成果發表會」 -

 會計四曾婉玲、國貿四林婕妤、英文三余采璇、社會三蔡旻芸以立體放大鏡海報,將日本低碳城市生活政策濃縮成一個小社區,包括垃圾回收處理、推廣電動車及自行車的低碳運輸系統、使用再生能源的低碳住家及建築。組員表示,日本最難得的是人民集體意識,許多人都願意參與綠色生活改造。

 「有甚麼點子可以由人民去發起關於綠色討論的事?」政治二張育銓與教育三鄭洵介紹,印尼峇里島的綠色學校(Green Schools)建築全部由印尼當地竹子、木材建造而成,跳脫制式教育框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藉由環境不斷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責任,重塑教育價值,來自世界各地國際生相互交流、激發創意。

 聚焦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新聞一劉容寧、新聞一林佑蓉、會計二吳柔樺發現,芬蘭綠色政策大部分都由政府、民間與企業共同合力完成。赫爾辛基綠色政策包括使用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機的生態住宅,並建造地下城市來因應人口增長,城市的垃圾利用地下化真空收集系統集中處理。赫爾辛基為了營造不開車社區,儘量將生活圈縮小,減少開車需求。

 阿語四張潔與新聞四莊雅涵專注在德國綠建築,柏林的國會大廈溫室玻璃頂結合太陽能產電,以及充分儲存熱能的技術,達到建築自己產電,自己產熱。海藻屋利用海藻行光合作用產電,即便在冬天也無須開暖氣;玻璃夾層充滿海藻,產生的泡泡讓建築變得很漂亮,節能又美觀。

 法律二鄭宜與張嘉容介紹英國綠能典範城市紐堡(Newcastle),從造船重鎮的工業城市,落實資源回收、運用蜜蜂策略打造都市花壇;加上完整的綠色交通運輸系統,以及社區人民高度的綠色共識,主辦綠色嘉年華會。

 新聞一林玲敏、廣告一沈詩惠、廣電一李瑋瑋介紹新加坡綠色革命計畫,2030年綠色永續發展計畫分為空氣及氣候變遷、水、垃圾管理、保育大自然、新加坡對外的國際關係等方向,在有限環境下,妥善合理運用資源,開發同時,也保持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社會五徐國凡比較,荷蘭地理環境與臺灣相似,土地有限,發展出舉世聞名的漂浮屋。組員認為,綠色設計不可能無中生有,一定會依附在土地環境與歷史條件中,反觀臺灣四面環海,但海洋相關綠色能源並沒有具規模的完整配套政策。

 周麗芳表示,自己將持續鼓勵老師參與開設低碳與能源相關的通識課程,並帶領同學著手探索臺灣本土案例,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國外學習的教材。